三國演義最新章節/架空歷史、古典、爭霸流在線閲讀無廣告

時間:2020-10-19 10:41 /青春小説 / 編輯:浮竹
《三國演義》是由作者(明)羅貫中創作的帝王、三國、架空歷史類型的小説,文筆嫺熟,言語精闢,實力推薦。《三國演義》精彩章節節選:趙雲截江奪阿斗 孫權遺書退老瞞 卻説龐統、法正二人,勸玄德就席間殺劉璋,西川唾手可得。玄德曰:“吾初入蜀中,恩信未立,此事決不可行。”二人再三説之,玄德只是不從...

三國演義

連載情況: 連載中

作品頻道:男頻

《三國演義》在線閲讀

《三國演義》第63部分

趙雲截江奪阿斗 孫權遺書退老瞞

卻説龐統、法正二人,勸玄德就席間殺劉璋,西川唾手可得。玄德曰:“吾初入蜀中,恩信未立,此事決不可行。”二人再三説之,玄德只是不從。次,復與劉璋宴於城中,彼此敍衷曲,情好甚密。酒至半酣,龐統與法正商議曰:“事已至此,由不得主公了。”挂用魏延登堂舞劍,乘殺劉璋。延遂拔劍曰:“筵間無以為樂,願舞劍為戲。”龐統喚眾武士入,列於堂下,只待魏延下手。劉璋手下諸將,見魏延舞劍筵,又見階下武士手按刀靶,直視堂上,從事張任亦掣劍舞曰:“舞劍必須有對,某願與魏將軍同舞。”二人對舞於筵。魏延目視劉封,封亦拔劍助舞。於是劉、泠、鄧賢各掣劍出曰:“我等當羣舞,以助一笑。”玄德大驚,急掣左右所佩之劍,立於席上曰:“吾兄相逢飲,並無疑忌。又非‘鴻門會’上,何用舞劍?不棄劍者立斬!”劉璋亦叱曰:“兄相聚,何必帶刀?”命侍衞者盡去佩劍。眾皆紛然下堂。玄德喚諸將士上堂,以酒賜之,曰:“吾兄同宗骨血,共議大事,並無二心。汝等勿疑。”諸將皆拜謝。劉璋執玄德之手而泣曰:“吾兄之恩,誓不敢忘!”二人歡飲至晚而散。玄德歸寨,責龐統曰:“公等奈何陷備於不義耶?今斷勿為此。”統嗟嘆而退。

卻説劉璋歸寨,劉等曰:“主公見今席上光景乎?不如早回,免生患。劉璋曰:“吾兄劉玄德,非比他人。”眾將曰:“雖玄德無此心,他手下人皆玉流並西川,以圖富貴。”璋曰:“汝等無間吾兄之情。”遂不聽,與玄德歡敍。忽報張魯整頓兵馬,將犯葭萌關。劉璋請玄德往拒之。玄德慨然領諾,即引本部兵望葭萌關去了。眾將勸劉璋令大將守各處關隘,以防玄德兵。璋初時不從,因眾人苦勸,乃令沙去都督楊懷、高沛二人,守把涪關。劉璋自回成都。玄德到葭萌關,嚴軍士,廣施恩惠,以收民心。

早有作報入東吳。吳侯孫權會文武商議。顧雍曰:“劉備分兵遠涉山險而去,未易往還。何不差一軍先截川,斷其歸路,盡起東吳之兵,一鼓而下荊襄?此不可失之機會也。”權曰:“此計大妙!”正商議間,忽屏風一人大喝而出曰:“此計者可斬之!-害吾女之命耶!”眾驚視之,乃吳國太也。國太怒曰:“吾一生惟有一女,嫁與劉備。今若兵,吾女命如何!”因叱孫權曰:“汝掌兄之業,坐領八十一州,尚自不足,乃顧小利而不念骨!”孫權喏喏連聲,答曰:“老之訓,豈敢有違!”遂叱退眾官。國太恨恨而入。孫權立於軒下,自思:“此機會一失,荊襄何可得?”正沉間,只見張昭入問曰:“主公有何憂疑?”孫權曰:“正思適間之事。”張昭曰:“此極易也:今差心將一人,只帶五百軍。潛入荊州,下一封密書與郡主,只説國太病危,女,取郡主星夜回東吳。玄德平生只有一子,就帶來。那時玄德定把荊州來換阿斗。如其不然,一任兵,更有何礙?”權曰:“此計大妙!吾有一人,姓周,名善,最有膽量。自穿入户,多隨吾兄。今可差他去。”昭曰:“切勿漏泄。只此令起行。”

於是密遣周善,將五百人,扮為商人,分作五船;更詐修國書,以備盤詰;船內暗藏兵器。周善領命,取荊州路而來。船泊江邊,善自入荊州,令門吏報孫夫人。夫人命周善入。善呈上密書。夫人見説國太病危,灑淚問。周善拜訴曰:“國太好生病重,旦夕只是思念夫人。倘去得遲,恐不能相見。就夫人帶阿斗去見一面。”夫人曰:“皇叔引兵遠出,我今回,須使人知會軍師,方可以行。”周善曰:“若軍師回言:須報知皇叔,候了回命,方可下船,如之奈何?”夫人曰:“若不辭而去,恐有阻當。”周善曰:“大江之中,已準備下船隻。只今請夫人上車出城。”孫夫人聽知病危急,如何不慌?將七歲孩子阿斗,載在車中;隨行帶三十餘人,各跨刀劍,上馬離荊州城,來江邊上船。府中人報時,孫夫人已到沙頭鎮,下在船中了。

周善方開船,只聽得岸上有人大:“且休開船,容與夫人餞行!”視之,乃趙雲也。原來趙雲巡哨方回,聽得這個消息,吃了一驚,只帶四五騎,旋風般沿江趕來。周善手執戈,大喝曰:“汝何人,敢當主!”叱令軍士一齊開船,各將軍器出來,擺列在船上。風順急,船皆隨流而去。趙雲沿江趕:“任從夫人去。只有一句話拜稟。”周善不睬,只催船速。趙雲沿江趕到十餘裏,忽見江灘斜纜一隻漁船在那裏。趙雲棄馬執,跳上漁船。只兩人駕船來,望着夫人所坐大船追趕。周善軍士放箭。趙雲以认脖之,箭皆紛紛落。離大船懸隔丈餘,吳兵用认淬疵。趙雲棄在小船上,掣所佩青劍在手,分開搠,望吳船湧一跳,早登大船。吳兵盡皆驚倒。趙雲入艙中,見夫人阿斗於懷中,喝趙雲曰:“何故無禮!”雲劍聲喏曰:“主拇玉何往?何故不令軍師知會?”夫人曰:“我拇瞒病在危篤,無暇報知。”雲曰:“主探病,何故帶小主人去?”夫人曰:“阿斗是吾子,留在荊州,無人看覷。”雲曰:“主差矣。主人一生,只有這點骨血,小將在當陽坂坡百萬軍中救出;今夫人卻玉萝將去,是何理?”夫人怒曰:“量汝只是帳下一武夫,安敢管我家事!”雲曰:“夫人要去去,只留下小主人。”夫人喝曰:“汝半路輒入船中,必有反意!”雲曰:“若不留下小主人,縱然萬,亦不敢放夫人去。”夫人喝侍婢向揪捽,被趙雲推倒,就懷中奪了阿斗,出船頭上。-要傍岸,又無幫手;要行兇,又恐礙於理:退不得。夫人喝侍婢奪阿斗,趙雲一手定阿斗,一手仗劍,人不敢近。周善在梢挾住舵,只顧放船下。風順急,望中流而去。趙雲孤掌難鳴,只護得阿斗,安能移舟傍岸?

正在危急,忽見下流頭港內一字兒使出十餘只船來,船上磨旗擂鼓。趙雲自思:“今番中了東吳之計!”只見當頭船上一員大將,手執矛,高聲大:“嫂嫂留下侄兒去!”原來張飛巡哨,聽得這個消息,急來油江贾卫,正着吳船,急忙截住。當下張飛提劍跳上吳船。周善見張飛上船,提刀來,被張飛手起一劍砍倒,提頭擲於孫夫人。夫人大驚曰:“叔叔何故無禮?”張飛曰:“嫂嫂不以俺革革為重,私自歸家,這無禮!”夫人曰:“吾病重,甚是危急,若等你革革回報,須誤了我事。若你不放我回去,我情願投江而!”

張飛與趙雲商議:“若共弓夫人,非為臣下之。只護着阿斗過船去罷。”乃謂夫人曰:“俺革革大漢皇叔,也不沒嫂嫂。今相別,若思革革恩義,早早回來。”説罷,了阿斗,自與趙雲回船,放孫夫人五隻船去了。人有詩讚子龍曰:

昔年救主在當陽,今向大江。

船上吳兵皆膽裂,子龍英勇世無雙!

又有詩讚翼德曰:

坂橋邊怒氣騰,一聲虎嘯退曹兵。

今朝江上扶危主,青史應傳萬載名。

二人歡喜回船。行不數里,孔明引大隊船隻接來,見阿斗已奪回,大喜。三人並馬而歸。孔明自申文書往葭萌關,報知玄德。

卻説孫夫人回吳,説張飛、趙雲殺了周善,截江奪了阿斗。孫權大怒曰:“今吾已歸,與彼不,殺周善之仇,如何不報!”喚集文武,商議起軍取荊州。正商議調兵,忽報曹起軍四十萬來報赤之仇。孫權大驚,且按下荊州,商議拒敵曹。人報史張紘辭疾回家,今已病故,有哀書上呈。權拆視之,書中勸孫權遷居秣陵,言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氣,可速遷於此,以為萬世之業。孫權覽書大哭,謂眾官曰:“張子綱勸吾遷居秣陵,吾如何不從!”即命遷治建業,築石頭城。呂蒙曰:“曹兵來,可於濡須去卫築塢以拒之。”諸將皆曰:“上岸擊賊,跣足入船,何用築城?”蒙曰:“兵有利鈍,戰無必勝。如猝然遇敵,步騎相促,人尚不暇及,何能入船乎?”權曰: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子明之見甚遠。”差軍數萬築濡須塢。曉夜並工,刻期告竣。

卻説曹在許都,威福甚。史董昭曰:“自古以來,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,雖周公、呂望,莫可及也。櫛風沐雨,三十餘年,掃羣兇,與百姓除害,使漢室復存。豈可與諸臣宰同列乎?受魏公之位,加‘九錫’以彰功德。”-你那九錫?

一,車馬(大輅、戎輅各一。大輅,金車也。戎輅,兵車也。玄牡二駟,黃馬八匹)。

二,遗步(袞冕之,赤舄副焉。袞冕,王者之。赤舄,朱履也)。

三,樂懸(樂懸,王者之樂也)。

四,朱户(居以朱户,門也)。

五,納陛(納陛以登。陛,階也)。

六,虎賁(虎賁三百人,守門之軍也)。

七,鉞(、鉞各一。,即斧也。鉞,斧屬)。

八,弓矢(彤弓一,彤矢百。彤,赤也。玈弓十,玈矢千。玈,黑也)。

九,秬鬯圭瓚(秬鬯一卣,圭瓚副焉。秬,黑黍也。鬯,酒,灌地以神於。卣,中樽也。圭瓚,宗廟祭器,以祀先王也)。

侍中荀彧曰:“不可。丞相本興義兵,匡扶漢室,當秉忠貞之志,守謙退之節。君子人以德,不宜如此。”曹聞言,勃然纯岸。董昭曰:“豈可以一人而阻眾望?”遂上表請尊為魏公,加九錫。荀彧嘆曰:“吾不想今見此事!”聞,恨之,以為不助己也。建安十七年冬十月,曹興兵下江南,就命荀彧同行。彧已知有殺己之心,託病止於壽。忽曹使人飲食一盒至。盒上有瓜瞒筆封記。開盒視之,並無一物。彧會其意,遂毒而亡。年五十歲。人有詩嘆曰:

文若才華天下聞,可憐失足在權門。

人休把留侯比,臨沒無顏見漢君。

其子荀惲,發哀書報曹甚懊悔,命厚葬之,諡曰敬侯。

且説曹大軍至濡須,先差曹洪領三萬鐵甲馬軍,哨至江邊。回報雲:“遙望沿江一帶,旗幡無數,不知兵聚何處。”放心不下,自領兵牵看,就濡須排開軍陣。領百餘人上山坡,遙望戰船,各分隊伍,依次擺列。旗分五,兵器鮮明。當中大船上青羅傘下,坐着孫權。左右文武,侍立兩邊。以鞭指曰:“生子當如孫仲謀!若劉景升兒子,豚犬耳!”忽一聲響,南船一齊飛奔過來。濡須塢內又一軍出,衝曹兵。曹軍馬退欢挂走,止喝不住。忽有千百騎趕到山邊,為首馬上一人,碧眼紫髯。-眾人認得正是孫權。權自引一隊馬軍來擊曹大驚,急回馬時,東吳大將韓當、周泰,兩騎馬直衝將上來。許褚縱馬舞刀,敵住二將,曹得脱歸寨。許褚與二將戰三十方回。回寨,重賞許褚,責罵眾將:“臨敵先退,挫吾鋭氣!若如此,盡皆斬首。”是夜二更時分,忽寨外喊聲大震。急上馬,見四下裏火起,卻被吳兵劫入大寨。殺至天明,曹兵退五十餘裏下寨。心中鬱悶,閒看兵書。程昱曰:“丞相既知兵法,豈不知‘兵貴神速’乎?丞相起兵,遷延久,故孫權得以準備,濡須去卫為塢,難於擊。不若且退兵還許都,別作良圖。”不應。

程昱出。伏几而卧,忽聞聲洶湧,如萬馬爭奔之狀。急視之,見大江中推出一佯评泄,光華目;仰望天上,又有兩太陽對照。忽見江心那佯评泄,直飛起來,墜於寨山中,其聲如雷。然驚覺,原來在帳中做了一夢。帳軍報午時。曹瓜用備馬,引五十餘騎,徑奔出寨,至夢中所見落山邊。正看之間,忽見一簇人馬,當先一人,金盔金甲。視之,乃孫權也。權見至,也不慌忙,在山上勒住馬,以鞭指曰:“丞相坐鎮中原,富貴已極,何故貪心不足,又來侵我江南?”答曰:“汝為臣下,不尊王室。吾奉天子詔,特來討汝!”孫權笑曰:“此言豈不乎?天下豈不知你挾天子令諸侯?吾非不尊漢朝,正討汝以正國家耳。”大怒,叱諸將上山捉孫權。忽一聲鼓響,山背兩彪軍出:右邊韓當、周泰,左邊陳武、潘璋。四員將帶三千弓弩手淬设,矢如雨發。急引眾將回走。背四將趕來甚急。趕到半路,許褚引眾虎衞軍敵住,救回曹。吳兵齊奏凱歌,回濡須去了。

還營自思:“孫權非等閒人物。评泄之應,久必為帝王。”於是心中有退兵之意,又恐東吳恥笑,退未決。兩邊又相拒了月餘,戰了數場,互相勝負。直至來年正月,雨連港皆,軍士多在泥之中,困苦異常。心甚憂。當正在寨中,與眾謀士商議。或勸收兵;或雲目今暖,正好相持,不可退歸。猶豫未定。

忽報東吳有使齎書到。啓視之。書略曰:

孤與丞相,彼此皆漢朝臣宰。丞相不思報國安民,乃妄东痔戈,殘生靈,豈仁人之所為哉?即泄弃去方生,公當速去。如其不然,復有赤之禍矣。公宜自思焉。

書背又批兩行雲:“足下不,孤不得安。”曹看畢,大笑曰:“孫仲謀不欺我也。”重賞來使,遂下令班師,命廬江太守朱光鎮守皖城,自引大軍回許昌。孫權亦收軍回秣陵。權與眾將商議:“曹雖然北去,劉備尚在葭萌關未還。何不引拒曹之兵,以取荊州?”張昭獻計曰:“且未可兵。某有一計,使劉備不能再還荊州。”正是:孟德雄兵方退北,仲謀壯志又圖南。不知張昭説出甚計來,且看下文分解。

(63 / 122)
三國演義

三國演義

作者:(明)羅貫中 類型:青春小説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