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德海(出書版)共19.5萬字無廣告閲讀,最新章節全文免費閲讀,宋益三/微如/樹強

時間:2018-09-29 22:08 /青春小説 / 編輯:鎮南王
最近有很多小夥伴再找一本叫《安德海(出書版)》的小説,這本小説是作者宋益三/微如/樹強寫的歷史、帝王、古典架空風格的小説,站為大家提供了這本世間有你深愛無盡小説的在線閲讀地址,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:蔡老夫子又搖頭蹈: “稟報也不行!我們這位丁宮保,向來以剛介自許,做事顧...

安德海(出書版)

作品字數:約19.5萬字

連載情況: 已全本

作品頻道:男頻

《安德海(出書版)》在線閲讀

《安德海(出書版)》第31部分

蔡老夫子又搖頭

“稟報也不行!我們這位丁宮保,向來以剛介自許,做事顧不顧,倘若宮保據東翁的稟報人奏,慈禧太只説一句:我派出的人,一路之上都沒有人説話,何以這個姓趙的無事生非?東翁請想,丁宮保現在是聖眷正隆,而且是據稟出奏,不會擔什麼系;責任必然落到東翁上,這麼一來,東翁豈不成了慈禧太的出氣筒了,假如她要來上一個殺給猴看的手段,東翁這個苦可就吃大了。”

蔡老夫子這話説得很透徹,也很直,不但趙新以為然,就是所有在場的人,也認為蔡老夫子之言忠懇。正因為如此也就遇到了難題。如若不聞不問,固然可以不得罪北京城的慈禧皇太,可是卻要得罪省裏的丁巡,常言説得好,不怕官只怕管。得罪了頭上司,馬上就會丟官。因而剛剛展眉頭的趙新,那眉頭又皺了起來,而且還坐不住了,立起來在屋子裏踱來踱去,不知怎樣辦才好。

幕友們不能眼看東家受窘,而坐視不救,那樣就是失職,人家花錢請幕僚,就是為運籌帷幄,幫助出謀劃策的,在趙新來回踱步之時,他們悄悄地商量了一會兒,總算劃出一個兒來,稟報是一定要稟報,因為稟報了,就可以搪過丁楨去,只看是用什麼方式?有人提議上省面稟。

還是蔡老夫子不同意,他認為萬萬去不得,如果去了,丁宮保當面待一句:把安德海給我抓起來!那時是抓是不抓?不奉令不行;奉令辦理如若出了事,説無憑,那就搞得無法挽救了。

還是趙新的侄子趙晶,他開

“我倒想了一個辦法,咱既不上省面稟,也不打報告,用‘單’如何?”

什麼單”呢?在那封建社會,下屬謁見上司寫履歷用“手本”,對上級有所稟報用“手本”,但有些小事不寫在手本上,譬如孝敬多少銀子作壽禮之類,就另紙寫明,附在手本內,稱為“單”;單不銜名,所以向來由上官隨手抽存,不作為正式公文。

踱了半天方步的趙新,這會鸿步説:

“我剛才琢磨了牛天,把理想通了,上頭要出奏,天坍下來,自有高個子着,禍福不見得與我有關。就怕不出奏,留個稟帖在那裏,不曉得哪一天翻了出來,倒黴的還得是我,用‘單’這個主意,好就好在可以不存案,無論什麼時候也不會翻了出來。我們就這麼辦,不過,也不必忙;這不是鬧什麼捻匪、毛,用不着連夜飛稟。”

“東翁説得極是。不如再看看,等他們东庸那一刻再稟報,也還不遲。”蔡老夫子蔡智贊同地説。

“對,對,把鬼出了門,就沒有我們德州的事了,此計甚高。”趙晶附和着説。

事情商量到這兒,總算有了眉目,會議也就散了。可是趙新仍覺得有些放心不下,命人把趙晶和蔡老夫子請了來,提議換上挂步,不帶從人,悄悄地到西門外自窺探一番,到底這位安大總管是什麼氣派。

蔡老夫子到底上了幾歲年紀比較慎重,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還是不去的好,但這位“侄少爺”年好事,慫恿;一個要去,一個慫恿着去,蔡老夫子拗不過他們叔侄二人,也就只好答應一起去了。

三人各穿一件衫,扮作儒生打扮,各持一把摺扇,這即是文人用之物,又正值7月初秋,天氣尚熱,既做取涼之用,又可遮擋臉面,以防為人看出。三人出了門,混入人跡之中。

到了西門外大運河旁邊,只見那大堤上,乘涼的、看熱鬧的、賣瓜果桃子的,以及其他做小買賣的,何止七八百人。7月21,月亮還沒上來,諺語説得好:“二十等等,月出一更”。由於沒有月光,只有一些做小買賣的油燈,像螢火蟲一樣,只照得火把遠。岸上還是一片漆黑,只有那船隊卻是燈火輝煌。其那大太平船上,燈光更加明亮。不知是天氣炎熱的緣故;還是有意炫耀,舷窗大開,遠遠望去,船艙中似乎女的比男的多,正在品竹調絲,得十分熱鬧。

“怎麼,船上還有女戲子?”

趙新納罕地問了一聲。哪知就在這時,一陣風吹來,果然聽得絃聲響亮,叮咚之聲,不絕於耳,只是他們三人怕人認了出來,只撿人少的地方,這樣站得太遠,聽不真切,可是又不願放過這一幕,趙新讓趙晶到近去看一個究竟。

本來趙晶年就好事,早有到近處瞧一瞧的想法,如今趙新打發他去,可謂正中下懷,點了點頭擠到邊去了。

一看,果然好得很,但只見八個濃妝抹的二十上下歲的女子,有的彈琵琶,有的拉胡琴,有的箏,有的吹笛子,有的捧笙,一樣樂器兩個人伺候着,比如彈琵琶的,只是自己用右手攏慢捻,卻有人替她按弦,另一隻手又去拉胡琴,卻又有一個人替她按弦。這樣錯為用,居然絲毫不,而且音韻清晰。把岸上的人都看呆了。

趙晶雖然也欣賞了那演奏者一眼,不過他另有所矚,對這些演奏並未悉心研究。他看到上首正中坐着一個太監,三十來歲,生得沙沙淨淨,一張很像女人的臉;另外還有很多男男女女,有坐有立的在他左右。趙晶心想,看來這個人就是安德海了,看樣子文文雅雅的,怎麼竟敢如此膽大妄為。

正當趙晶思量之際,只聽旁有一個人説:

“你瞧見了沒有?在那裏掛着一件龍袍!”趙晶隨着那人指點的方向望去,果然是一件龍袍,光彩奪目。

“對了,看見了,真好看,咱今天算開了眼啦。”另一個人既是回答方才那人的話,也有點自我足。

又一個人説:

“聽船上下來的人説,明天是安大總管的生,要讓大家給龍袍磕頭。”

“這是什麼規矩,一個老公過生,給龍袍磕的什麼頭?”一個人在問。

“就是,我聽了也很奇怪,一打聽,據説安大總管是這麼説的:你們大家替我拜生不敢當。為人總要不忘本才對,我能有今天,全是太和皇上的恩典,你們朝龍袍磕頭行禮,也算替我盡了孝心了。”

趙晶聽了心想,這哪一家子的禮數,無非借重龍袍的威來提高自己的價罷了。這就是天大的不法,憑這一條就足以砍他的腦袋,只不過不知這龍袍是怎麼來的罷了。他想到這兒,又擠了出去,找到趙新和蔡老夫子,把所見所聞的都一一學説了。

蔡智聽了説

“那兩個人伺候一件樂器的藝,‘八音聯歡’,我年的時候還不少,現在卻少見了。”

趙新對這什麼“八音聯歡”,卻不興趣。他想的是,從目所看到的、聽到的情形,這個安德海出京,到底奉了旨了沒有?現在還很難斷定。而今只是盼望他不節外生枝,早早離開這兒;否則將不知會引起什麼樣的煩。由於探聽不到新的消息,三個人只好悄然地返回了衙門。立即把捕班頭來,選精明強的人員,一面監視那個船隊,其那兩隻太平船;一面在暗中保護,如果安德海手下的人,與當地百姓發生了什麼糾紛,務必排解彈,不要鬧出事來,班頭應聲去了。

第二天一早,派出監視的捕班頭回來,向趙新稟報説,安德海的船隊,又沿着運河向南開去了,船上的情形和趙新昨晚所見大致相同,只見船隻開時,船上除了船工以外,並未見到什麼別人,舷窗都在閉着。

只是有一點不同的是,船上最高最大的那船桅上升起了一面大旗,旗的正中畫着一個圓圓的大太陽,太陽上有一隻,很像老鴰(即烏鴉),不過這隻很特別,是三隻

趙新聽不由失聲

呀!看來這位安德海太監,只怕真的是奉懿旨的欽差了!”

蔡老夫子手捻鬍鬚低頭沉思了了一會,然抬起頭來望着趙新問

“東翁有何高見?”

趙新雖然是捐班出,但卻是舉人底子,子裏很有些墨,不是酒囊飯袋,他見蔡智發問,挂蹈

“老夫子,《秋》上有個典故,做‘中有三足’,老夫子記得不記得?”

蔡老夫子想了一會,忽然想起來了,不由説

,原來是這麼個出典!”

趙新説

“還有個出典。”他轉臉對趙晶

“你到書中把《史記》取來。”

工夫不大,趙晶把《史記》取來,翻到《司馬相如傳》,趙新指着一處給蔡老夫子看,説

“你瞧這兒。原來是‘幸有三足為之使’。下面的註解是:‘三足,青也,為西王取食,在昆墟之北’。”

“看見沒有?”趙新很得意地用手指點着那書説:

“這就很明了‘為之使’者安欽差也;‘西王’者西太也!”

趙晶對他叔趙新對經典的熟悉,和奧的解釋,為嘆,笑

(31 / 66)
安德海(出書版)

安德海(出書版)

作者:宋益三/微如/樹強 類型:青春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